面对继续朝着免疫逃逸能力增强方向变异的新冠病毒,如何在确保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的前提下与之共存,成为各国面临的新挑战。
近期以来,XBB正取代旧的毒株,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国主要新冠流行株。由于新毒株传播力和突破性感染能力更强,多国病例数再度出现增长。
在国内,“五一”期间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小幅上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对此表示,尽管传染性强,但致病力没有增加,所以大家也不用恐慌。“但是我们仍然强调,从临床角度要关注重症高风险人群,就是那些高龄的老人、有严重基础病的,尤其是没有打疫苗的人群,要特别关注。”
【资料图】
“时下值得忧虑的是,随着PHEIC结束,相关疫苗产品的全球消费和投资热情预计将出现明显回落。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减少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的疫苗犹豫,并从供给端为其推出更具广泛保护性、安全性和经济可负担性的疫苗产品,仍需要政府、科研单位、疫苗生产商和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和投入。”一名国际组织中国区代表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
“老年人等风险人群或需定期打疫苗”
仅半年多时间,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均更强的XBB系列变异株已取代奥密克戎BA.5亚分支,成为全球多国的主要新冠流行株。
国内一名病毒学家对第一财经表示,科学界对于新冠病毒的变异特征和趋势还没有完全厘清,但不排除新冠疫情会进入到“小规模的波浪式反复流行”模式,并且新毒株出现和流行速度有可能继续加快,持续领先于覆盖新毒株的疫苗产品上市应用速度。
“虽然现有疫苗产品对于防新冠感染的效用十分有限,但其用以预防重症和死亡的作用是确定性的。在广谱疫苗尚未研发出来的背景下,对于老年人等疾病高风险人群,或需要定期进行免疫加强。”该名病毒学专家称。
一名疫苗产业界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尽管我国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显著高于全球总体水平,但在较大的人口基数下,我国仍有一定规模的老年人没有完成基础免疫,这部分人群感染后的重症风险还有可能因为早期抗病毒治疗不可及而进一步加大。
“由于老年人在主动接种疫苗或发生感染之后,体内抗体滴度的下降速度快于其他年龄组人群,他们面临再次感染的风险时间可能会缩短到3~6个月。”前述病毒学专家称。
他同时表示,根据国内外多项现有研究,对于绝大多数健康人群,“二阳”的症状一般会更轻,但老年人等风险人群,不排除症状加重的可能。
“总的来说, COVID再感染并没有让我们担心。但对一些人(60岁以上老年人等)来说,症状可能更严重。”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官网在去年7月刊登的一篇评论文章,也提出类似观点。
此外,一篇近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学术文章指出,根据巴西真实世界数据,如果公共卫生防控措施没有做出及时应对,在“二阳”潮中,基于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的人群再感染现象,或会加速病毒传播,对未发生过新冠感染的免疫脆弱人群带来威胁,进而加剧当地医疗救治压力。
前述国际组织中国区代表认为,在新冠进入长期防控阶段,政府仍需继续优化老年人的疫苗接种政策。一方面,在做好疫苗安全和质量评估的前提下,继续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定期、免费的加强针接种服务;另一方面,鼓励疫苗临床试验结果发表在同行评议的期刊,允许疫苗数据的及时披露,让更多人看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疫苗犹豫。
多种技术路线疫苗创新需同时推进
面对突破性感染发生几率更大的新毒株,为了增强对重点人群的保护效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近日公开表示,下一步应对新冠病毒感染,还需要研发能覆盖XBB变异毒株的疫苗,包括mRNA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这些疫苗主要针对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免疫低下或有其他严重基础病的老年人。
“往后看,无论是灭活疫苗,还是重组蛋白和mRNA疫苗,相关技术路线的疫苗企业均不太可能继续扩大再生产针对原始毒株的疫苗产品,而是会通过更新疫苗抗原组分,推动覆盖新流行株的疫苗产品上市。” 某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内部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进一步提到。
该企业人士认为,随着国内多数人口已经完成初级疫苗接种并且感染过至少一次奥密克戎病毒,加之疫苗保持在低水平流行,群体免疫屏障会被不断地巩固,覆盖主要流行株的疫苗产品将更受市场青睐。
“但这也不会是市场选择的唯一因素,各类技术路线的疫苗产品都会拥有其市场。”该名企业人士表示,根据业界评估,此后新冠疫苗产品流入二类苗市场的可能性较大。在此背景下,mRNA疫苗和多价疫苗等产品的销售价格或将有所抬升。考虑到人群加强免疫的持续性需求以及不同群体的支付能力和消费倾向,多种技术路线的多类疫苗产品都有其生存的空间。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则认为,mRNA疫苗具有免疫保护强、构建和生产速度快的优点,在应对新冠病毒变异方面相较于其他疫苗更有优势,因此可以更好地满足高风险人群此后持续性、周期性的接种需求。
“凭借其技术优势,mRNA疫苗在新冠疫情发生后首次上市,也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新冠疫苗。在国内市场,也已经有国产mRNA疫苗上市,这打破了国内现今的疫苗市场格局,在新冠病毒疫苗等领域对采取一二代疫苗技术的企业也形成一定的挑战。在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mRNA疫苗上市。”卢洪洲对第一财经表示。
前述国际组织中国区代表也认为,病毒载体技术、重组蛋白技术和灭活疫苗平台都可以通过更新毒株的方式,推出针对新流行株的疫苗产品。但相比之下,灭活疫苗因为毒株需要重新建库,更新所需的周期较长,而mRNA的优势在于生产周期相对短。
“不过,mRNA疫苗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种类的疫苗。多种技术路线同时创新有助于提升研发成功概率。此外,技术储备也很重要。”该国际组织中国区代表称。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通过更换抗原方式,推出覆盖新毒株的疫苗,能否广泛推广和应用,还取决于该疫苗的交叉保护力和全球可及性。
“从长远来看,应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广谱疫苗始终是最优解。否则疫苗更新和应用速度很有可能一直滞后于病毒变异。”前述病毒学专家称。
他解释说,世卫组织每年会先预测南北半球的流感优势毒株,之后再进行疫苗抗原成分的更新。对于新冠病毒,人类的认知还很有限。这也意味着在新毒株流行后,疫苗企业再进行新疫苗开发,在该款产品从研发、临床试验走向上市的过程中,可能优势毒株已经发生改变。
业界呼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卢洪洲表示,新冠疫情仍可能出现新的流行高峰,在较长时间内仍是公共卫生的重要威胁。在目前的疫苗和药物无法完全解决新冠疫情的情况下,未来的市场仍然需要广谱高效且可以诱导长期免疫保护的新冠疫苗以及更加有效的广谱药物。
“但受结束PHEIC影响,可以想见的是,全球新冠疫苗的需求和投资热情均会在短期内出现明显回落。虽然这种降温从长周期来看,可以视为新冠疫苗市场回归常态化的正常表现,但在过渡期内,企业生产和研发的积极性如何保证,考验政府的智慧。”前述全球生物医药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对于针对新流行株,“改良版”的疫苗,卢洪洲建议,借鉴流感疫苗的模式,将已经证明前序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不更改疫苗剂型和生产工艺,只是更改了疫苗抗原中的少部分序列的疫苗产品,走快速注册审批路线,以更快地应对病毒变异。
对于广谱高效的疫苗研发,多名受访人士称,仍需要政府牵头推进。
“在政府能够给予的支持中,资金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发挥资源的协调作用。在新冠进入长期管理状态之后,如何统筹政府、科学界和企业界力量,还需要进一步出台细化方案。”前述病毒学专家表示。
前述国际组织中国区代表则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其一,通过免疫规划保障疫苗需求,为企业成功研发解决后顾之忧;其二,在疫苗审评审批方面与国际先进同行接轨,鼓励和支持创新,为中国疫苗走向国际铺平道路;其三,加强监管部门和疾控部门的合作。疾控部门提供疾病监测信息,提示疫苗研发的需要和优先级,并在真实世界检验疫苗的有效性,以反馈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用于疫苗获益性和风险性的持续评价。而监管部门则需要依据流行病学信息,不断更新对疫苗应用后的评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