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鞋匠到陈炉古镇“名嘴” 他用热爱和钻研实现梦想

时间 : 2023-08-01 08:00:21 来源 :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 来自陕西陈炉古镇的吴欢喜是当地的一名讲解员,今年62岁的他还是陕西铜川的“文化传播大使”。然而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吴欢喜原本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在做讲解员之前,他曾经做过修表师傅,吹过唢呐,还在镇上摆摊做过修鞋匠。

戴着遮阳帽,身上背着扩音设备,这位穿梭在游客中间的身材瘦小的老人,就是吴欢喜。他每天都会在巷子里用生动的语言为游客们讲解陕西铜川陈炉古镇的历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陈炉是我国古代著名瓷窑“耀州窑”的窑场之一,因“陶炉陈列”而得名,有悠久的陶瓷烧造历史。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窑洞层叠,古镇的建筑风格极具特色,吸引着游客们前来观光。上世纪90年代末,吴欢喜开始做兼职讲解员,直到11年前,他成为了一名全职讲解员。如今,吴欢喜已经在当地颇有名气,不少人慕名而来,专程来听吴老师的讲解。

与其他讲解员不同,吴欢喜的讲解词并不是景区的官方版本,而是他字斟句酌,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改编而成的,还融入了不少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瓷片铺路”,是陈炉古镇的一大特色。为了把这段讲解更加生动地展示给游客,吴欢喜不但详细查阅历史资料,还格外用心地反复打磨,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讲解词。

吴欢喜:我站在一个游客的角度去讲陈炉古镇是一个什么样的古镇,就形成我个人的风格了。

不断追寻梦想 从门外汉到专业能人

作为陈炉古镇的讲解员,吴欢喜还要掌握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像与瓷器相关的历史、烧制瓷器的技艺等等,他都要准确掌握并且烂熟于心。吴欢喜本身学历不高,原本只有初中文化,而且他也不是土生土长的陈炉人。那么,当年还是一名皮鞋匠的他,究竟是如何经历了偶然的机会,爱上了讲解员这个职业呢?他又是如何去追寻梦想的呢?

当年做修鞋匠时,吴欢喜是坐着给乡亲们修鞋的,如今,他早已习惯站着给游客们讲解,他的人生也因此发生了改变。1993年,吴欢喜经媒人介绍与陈炉当地陶瓷厂的一名女工相识结婚,从老家陕西富平县庄里镇搬到了陈炉生活。靠着修鞋的手艺,他在妻子单位门口支起了一个修鞋摊。

当时,陈炉镇还没有被开发为景区,静谧的小镇鲜有游客到来。到了90年代后期,偶尔会有外国游客到镇上参观,陶瓷厂是他们常来的地方。

吴欢喜:他们的领队基本上不会讲,也不知道在哪里看啥,所以我在陶瓷厂门口修鞋,那时候他们有时候就问我这问我那。

对于古镇和陶瓷,那时的吴欢喜还是个“门外汉”。然而,因为妻子在陶瓷厂做检验工,耳濡目染之下,他也开始了解到一些颇为有用的信息。而随着接触得越多,吴欢喜就越发喜欢上了给别人讲解他知道的历史。

吴欢喜:我领着他们转一圈儿,到几个分厂看一看,那时候给他们大概讲一下制作的流程,从那时候就开始爱上这一行,已经有了想法,我一定要在这儿做讲解,这么好的景点,我要通过我的努力,通过我的语言,讲给全国各地人民听,让他们要来。

当时来陈炉的游客还很少,单靠讲解并不足以维持吴欢喜的生计,但因为热爱,他一直坚持做兼职讲解员。直到2006年,陈炉窑址被归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又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吴欢喜心中追梦的火焰又开始燃烧起来。

为了做好讲解,吴欢喜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专业书籍,他至今还保存着三个笔记本,里面记录着他的学习笔记,以及摘抄的十多个版本的讲解词。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吴欢喜对古镇的讲解词都有所不同。

经过刻苦学习和磨炼,2012年初,已经年过半百的吴欢喜正式成为了陈炉古镇的全职讲解员。从此,他可以佩戴着工作证,为游客们进行讲解。

吴欢喜:我不管别人咋说,通过我的努力,作为一个陈炉人,有责任有义务讲好我第二个故乡的故事。

把“炉火不熄”的故事 讲给一批批游客

十多年来,吴欢喜用真诚和专业的服务,赢得了一批又一批游客的认可,很多人甚至跟他成为了朋友。如今,他的手机社交软件上的联系人,已经有4200多个了,其中大部分都是曾在陈炉古镇听过他讲解的游客。四年前,当时58岁的吴欢喜还注册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为了能熟练操作,把短视频做好,他还跟着镇上的年轻人们一起学习拍摄和剪辑,从那时起,他开始通过网络来宣传自己的第二故乡——陈炉古镇。

每逢下雨天游客不多的时候,没有讲解任务的吴欢喜,便在家里剪辑制作短视频。

从2019年注册短视频账号,到现在,吴欢喜已经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590多条作品,古镇的美景、美食,陶瓷的制作过程,与游客的互动,都呈现在吴欢喜的短视频中。

吴欢喜:效果很好,我最高的一个视频播放量110多万,这个比传统的口口相传的方式更快了。

如今,对于吴欢喜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他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平日里,他还总是喜欢去寻找更有特点的拍照打卡视角,希望游客们能把古镇最美的风景传播给更多的朋友。现在,带着游客们拍照打卡,也成为了他的讲解中的重要部分,这也给游客们带来了更多的乐趣。

初夏的傍晚,夕阳西下,古镇恢复了宁静。吴欢喜踩着残瓷碎片反射出的点点光芒,结束了他一整天的忙碌工作。日复一日,四季更迭,他和这里的瓷片、小巷风雨并肩,把古镇炉火不熄的故事,讲给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听。

吴欢喜:我感觉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在讲解的过程中,使游客了解了耀瓷文化和陈炉古镇的人文历史,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快乐。

凭着热爱和钻研 实现自己的梦想

吴欢喜并不是科班出身的讲解员,也没有高学历,但是他凭借着一股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肯钻研的韧劲儿,还有淳朴的智慧,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正如吴欢喜的名字那样,吴欢喜希望生活里有更多的欢喜,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能给游客们带来更多美好的感受,把这样的欢喜之情传递给更多的朋友,让更多人了解陈炉,爱上这一片古镇。在吴欢喜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普通的陈炉人对这座古城的热爱,更看到了他的勤奋、乐观以及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祝福有梦想的、热爱生活的普通人,都能够心有理想,脚踏实地,勇敢追梦。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 来自陕西陈炉古镇的吴欢喜是当地的一名讲解员,今年62岁的他还是陕西铜川的“文化传播大使”。然而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吴欢喜原本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在做讲解员之前,他曾经做过修表师傅,吹过唢呐,还在镇上摆摊做过修鞋匠。

戴着遮阳帽,身上背着扩音设备,这位穿梭在游客中间的身材瘦小的老人,就是吴欢喜。他每天都会在巷子里用生动的语言为游客们讲解陕西铜川陈炉古镇的历史。

陈炉是我国古代著名瓷窑“耀州窑”的窑场之一,因“陶炉陈列”而得名,有悠久的陶瓷烧造历史。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窑洞层叠,古镇的建筑风格极具特色,吸引着游客们前来观光。上世纪90年代末,吴欢喜开始做兼职讲解员,直到11年前,他成为了一名全职讲解员。如今,吴欢喜已经在当地颇有名气,不少人慕名而来,专程来听吴老师的讲解。

与其他讲解员不同,吴欢喜的讲解词并不是景区的官方版本,而是他字斟句酌,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改编而成的,还融入了不少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瓷片铺路”,是陈炉古镇的一大特色。为了把这段讲解更加生动地展示给游客,吴欢喜不但详细查阅历史资料,还格外用心地反复打磨,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讲解词。

吴欢喜:我站在一个游客的角度去讲陈炉古镇是一个什么样的古镇,就形成我个人的风格了。

不断追寻梦想 从门外汉到专业能人

作为陈炉古镇的讲解员,吴欢喜还要掌握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像与瓷器相关的历史、烧制瓷器的技艺等等,他都要准确掌握并且烂熟于心。吴欢喜本身学历不高,原本只有初中文化,而且他也不是土生土长的陈炉人。那么,当年还是一名皮鞋匠的他,究竟是如何经历了偶然的机会,爱上了讲解员这个职业呢?他又是如何去追寻梦想的呢?

当年做修鞋匠时,吴欢喜是坐着给乡亲们修鞋的,如今,他早已习惯站着给游客们讲解,他的人生也因此发生了改变。1993年,吴欢喜经媒人介绍与陈炉当地陶瓷厂的一名女工相识结婚,从老家陕西富平县庄里镇搬到了陈炉生活。靠着修鞋的手艺,他在妻子单位门口支起了一个修鞋摊。

当时,陈炉镇还没有被开发为景区,静谧的小镇鲜有游客到来。到了90年代后期,偶尔会有外国游客到镇上参观,陶瓷厂是他们常来的地方。

吴欢喜:他们的领队基本上不会讲,也不知道在哪里看啥,所以我在陶瓷厂门口修鞋,那时候他们有时候就问我这问我那。

对于古镇和陶瓷,那时的吴欢喜还是个“门外汉”。然而,因为妻子在陶瓷厂做检验工,耳濡目染之下,他也开始了解到一些颇为有用的信息。而随着接触得越多,吴欢喜就越发喜欢上了给别人讲解他知道的历史。

吴欢喜:我领着他们转一圈儿,到几个分厂看一看,那时候给他们大概讲一下制作的流程,从那时候就开始爱上这一行,已经有了想法,我一定要在这儿做讲解,这么好的景点,我要通过我的努力,通过我的语言,讲给全国各地人民听,让他们要来。

当时来陈炉的游客还很少,单靠讲解并不足以维持吴欢喜的生计,但因为热爱,他一直坚持做兼职讲解员。直到2006年,陈炉窑址被归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又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吴欢喜心中追梦的火焰又开始燃烧起来。

为了做好讲解,吴欢喜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专业书籍,他至今还保存着三个笔记本,里面记录着他的学习笔记,以及摘抄的十多个版本的讲解词。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吴欢喜对古镇的讲解词都有所不同。

经过刻苦学习和磨炼,2012年初,已经年过半百的吴欢喜正式成为了陈炉古镇的全职讲解员。从此,他可以佩戴着工作证,为游客们进行讲解。

吴欢喜:我不管别人咋说,通过我的努力,作为一个陈炉人,有责任有义务讲好我第二个故乡的故事。

把“炉火不熄”的故事 讲给一批批游客

十多年来,吴欢喜用真诚和专业的服务,赢得了一批又一批游客的认可,很多人甚至跟他成为了朋友。如今,他的手机社交软件上的联系人,已经有4200多个了,其中大部分都是曾在陈炉古镇听过他讲解的游客。四年前,当时58岁的吴欢喜还注册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为了能熟练操作,把短视频做好,他还跟着镇上的年轻人们一起学习拍摄和剪辑,从那时起,他开始通过网络来宣传自己的第二故乡——陈炉古镇。

每逢下雨天游客不多的时候,没有讲解任务的吴欢喜,便在家里剪辑制作短视频。

从2019年注册短视频账号,到现在,吴欢喜已经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590多条作品,古镇的美景、美食,陶瓷的制作过程,与游客的互动,都呈现在吴欢喜的短视频中。

吴欢喜:效果很好,我最高的一个视频播放量110多万,这个比传统的口口相传的方式更快了。

如今,对于吴欢喜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他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平日里,他还总是喜欢去寻找更有特点的拍照打卡视角,希望游客们能把古镇最美的风景传播给更多的朋友。现在,带着游客们拍照打卡,也成为了他的讲解中的重要部分,这也给游客们带来了更多的乐趣。

初夏的傍晚,夕阳西下,古镇恢复了宁静。吴欢喜踩着残瓷碎片反射出的点点光芒,结束了他一整天的忙碌工作。日复一日,四季更迭,他和这里的瓷片、小巷风雨并肩,把古镇炉火不熄的故事,讲给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听。

吴欢喜:我感觉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在讲解的过程中,使游客了解了耀瓷文化和陈炉古镇的人文历史,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快乐。

凭着热爱和钻研 实现自己的梦想

吴欢喜并不是科班出身的讲解员,也没有高学历,但是他凭借着一股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肯钻研的韧劲儿,还有淳朴的智慧,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正如吴欢喜的名字那样,吴欢喜希望生活里有更多的欢喜,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能给游客们带来更多美好的感受,把这样的欢喜之情传递给更多的朋友,让更多人了解陈炉,爱上这一片古镇。在吴欢喜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普通的陈炉人对这座古城的热爱,更看到了他的勤奋、乐观以及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祝福有梦想的、热爱生活的普通人,都能够心有理想,脚踏实地,勇敢追梦。

标签:

热门文章